怀一颗宁静之心
纵使工人们翻箱倒柜,抓耳挠腮,也找不到那小小的手表,而男孩只是俯下身,将心靠近地板,静静聆听,便轻而易举。如此,该寻回的不仅是手表,更是一颗宁静的心。
陶渊明少年时有“猛志逸四海”的远大理想。但东晋社会政治黑暗,战乱频繁,乱离的时世让他无法实现救济苍生的伟大抱负,“不为五斗米折腰”的清高也令他无法在黑暗的官场立足。他明白了,归隐才是生命的大彻大悟,他抛下荣华富贵,开始了“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”的淳朴自在的生活。他忍受贫困,安贫乐道,怡然自得。在菊花烂漫的季节,他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与三五知己饮酒赋诗,挥洒出一篇篇千古流传的佳作。
试问,当今社会,又有多少人能拥有这份宁静之心呢?每天都重复着太阳的东升与西落,繁华街头的喧闹与寂静,城市道路的拥挤与空荡。学生背负着“金榜题名”的目标,激昂的少年之心淹没于成堆的试卷之中;上班族的朝九晚五遥不可及,工作铃与闹钟声一同响起;中年人的肩上抬着父母妻儿,一同入眠的是眉头化不去的忧愁……能从容应对的有几个?在声声催促中,每个人都加快步伐赶路,渐渐忘了生活中的美好。
“非淡泊无以明志,非宁静无以致远”仿佛只是镌刻在历史文学墓碑上的名句。其实,宁静的生活触手可得。捧一杯清茶,在一处被光辉照耀的地方,打开一本书,用手指去细细地摩挲每一个文字,就伴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,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,与一个高尚的人对话。不去在意外界的喧闹,只听得钟表“滴答,滴答”。当你的精神世界由此变得充盈而富足时,满心喜悦地抬起头,也不过流逝了一段短暂的光阴。可那与你此刻的幸福相比,又算得了什么?
怀一颗宁静之心,在这浮躁的世间,虽起起伏伏,却依旧坚守自我,留藏住心中的净土。